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行为。若被告人被判有罪,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判处相应的刑罚,如监禁、罚款等。需通过相关执法机关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依法追究其责任。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公诉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监护人员等涉案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减轻刑事责任,追究其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既遂刑事责任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刑事拘留或逮捕: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在初步调查取证后可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将嫌疑人或被告人关押在指定的场所;或者向法院申请逮捕令,将其拘留在看守所,待审查起诉或审判过程中。
2.立案侦查: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负责侦查此案,并根据刑法规定的程序和技术手段进行调查搜集证据。
3.提起公诉:检察机关依法对审查起诉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若被告人被判有罪,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判处相应的刑罚,如监禁、罚款等。
4.检察机关监督:检察机关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进行监督,确保依法进行。
5.法律诉讼:当涉案人员对判决不服时,可根据法律程序提起上诉或申请再审,由上级法院审理。
总之,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行为若构成犯罪,相关人员将因此负刑事责任。需通过相关执法机关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依法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