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关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的解释是怎样规定的

时间:2023-08-0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根据该公约,签约国家应该将行贿国家官员的行为列为犯罪,并采取法律措施进行打击和惩处。根据中国法律,对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行贿行为分为主动行贿和被动行贿两种情况。行贿数额较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行贿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是指私营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向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与国家有关联的人员提供财物、利益,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在国际上,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该公约于2005年通过并生效。根据该公约,签约国家应该将行贿国家官员的行为列为犯罪,并采取法律措施进行打击和惩处。

在中国,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的法律规定涵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根据刑法第164条和第391条的规定,行贿行为被认定为犯罪,该行为的主体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自然人等。

根据中国法律,对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行贿行为分为主动行贿和被动行贿两种情况。主动行贿是指主动给予财物、利益,以谋取非法利益;被动行贿是指接受财物、利益,以满足他人的非法要求。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的处罚包括罚金和刑事处罚。行贿数额较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还可能产生其他法律后果,如行贿所得可能被追缴。

总的来说,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的解释是根据各国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并且国际层面上通过公约进行合作与约束。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行贿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