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数额较大的,应当认定为犯贪污罪;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认定为犯受贿罪。犯罪金额的具体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规定,但一般在三万元人民币以上。同时,将接受贿赂的严重后果作为被告的贪污罪或受贿罪的从重处罚情节之一。公安机关依据这些规定,对从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案件进行立案。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的公安立案标准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来确定,具体如下:
1. 受贿金额标准:根据刑法第389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行为,需要达到一定金额才能构成犯罪。受贿数额较大的,应当认定为犯贪污罪;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认定为犯受贿罪。犯罪金额的具体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规定,但一般在三万元人民币以上。
2. 受贿情节标准:根据刑法第393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情节包括:有偿履行职责、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失职致使国家、集体利益受重大损失等。同时,将接受贿赂的严重后果作为被告的贪污罪或受贿罪的从重处罚情节之一。
3. 法定职务:根据刑法第385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企业或其他组织中,执行公务、管理公物或者处理公事的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公安机关依据这些规定,对从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案件进行立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的公安立案标准,具体的调查、审理和判决等程序还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