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根据所得类型有所不同:1. 对于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等,税率采用超额累进制,范围从3%到45%,具体计算方法是:月收入减去5000元的免征额(新个税法实施后),再减去专项扣除(如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的其他扣除,然后按照相应税率阶梯累进计算。
2. 经营所得适用的税率也是超额累进,范围从5%到35%,同样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税率。
3. 对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统一税率为20%。
自2019年1月1日起,新个税法调整了税率计算方法,不再单独扣除附加减除费用,而是直接以月收入减除相关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免税和税率为零的概念不同。免税意味着免除特定课税对象的税额,而税率为零则要求退还所有转嫁过来的税款,但在实践中,这个概念在不同税种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
以上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税的征税起点是多少?
个税的征税起点是五千元,员工月收入超过这个数额的部分,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个税,根据最新政策规定,征税点是五千,低于这个收入的,无需进行个税申报。员工的工资性收入,按照七级税率执行,最高是百分之四十五,最低税率是百分之三。
一、个税的征税起点是多少?
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二、个税的起征点和免征额有哪些区别?
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而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基本义务,根据目前规定,个税的征收点在5千元,超过起征点的话,对于超过部分按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当然,有些费用是可以扣除的,比如子女教育附加等,另外,员工的劳务报酬所得,要统一按照20%的税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