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个税税款所属期 报个税时 工资所属期报错 但是个税金额是一样的 对当期报税有影响吗

时间:2024-05-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7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11月份申报个税税款所属期是几月份10月。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款所属期是指取得应税所得的时间。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其姓名应当用中、外文同时填写。该栏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18位纳税人识别号。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当月应纳税款应于次月15日前申报纳税,那么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时间”又将晚于“税款所属期”和“收入所得期”。

11月份申报个税税款所属期是几月份

10月。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款所属期是指取得应税所得的时间。如果11月份申报的是10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那么税款所属期就是10月份。

税款所属期是当月工资吗

该个税计算的是当月工资。
所属期是个税的计算期间,工资的计算期间有所不同。一般的原则是,以当月税款计算,如果没有按照前所说的原则进行计算,那么所属期以税款发生的月份为准。
个税所属期是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期间,具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期间包括单位给予个人或者个人自行调整所收取的各项收入在一年中一个月里所获得的收入;单位及个人应当将各项收入按照月份累计计算;有可能存在部分收入尚未付税的情况,此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纳税。

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怎样填

(一)表头项目 1. 税款所属期:是指纳税人取得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个人所得税款的所属期间,应填写 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表内信息栏 1. 投资者信息栏:填写个体工商户业主、承包经营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 者、合伙企业合伙人的相关信息。
(1) 姓名:填写纳税人姓名。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其姓名应当用中、外文同时填写。
(2) 身份证件类型:填写能识别纳税人唯一身份的有效证照名称。 ①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填写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等证件名称。 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填写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 来往大陆通行证等证照名称。 (3) 身份证件号码:填写纳税人身份证件上的号码。
(4) 国籍(地区):填写纳税人的国籍或者地区。
(5) 纳税人识别号: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填写。有住所的个人则不填。该栏填写 税务机关赋予的 18 位纳税人识别号。如果税务机关未赋予,则不填。 税务机关赋予境内无住所个人的 18 位纳税人识别号,作为其唯一身份识别码,由 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初次涉税事项,或扣缴义务人办理该纳税人初次扣缴申报 时,由主管税务机关赋予。
2. 被投资单位信息栏:
(1) 名称:填写税务机关核发的被投资单位税务登记证载明的投资单位全称。
(2) 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核发被投资单位税务登记证号码。 。
(3) 征收方式:根据税务机关核定的征收方式,在对应框内打“√” 。
(4) 类型:纳税人根据自身情况在对应栏内打“√”
(三)表内各行的填写 :填写该投资单位在本期内取得的收入总额。
1. 第 1 行“本期收入总额” :填写该投资单位在本期内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税 2. 第 2 行“本期成本费用总额” 金总额。
3. 第 3 行“本期利润总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 3 行=第 1 行-第 2 行
4. 第 4 行“分配比例”:纳税人为合伙企业合伙人的,填写本栏;其他则不填。分配比例按照合伙企业分配方案中规定的该合伙人的比例填写;没有,则按人平均分配。 :根据不同的征收方式填写。
5. 第 5 行“应纳税所得额”
查账征收 (1) 除合伙企业合伙人外的其他纳税人 ① 按本期实际计算的,第 5 行=第 6 行=第 3 行 ② 按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 1/12 或 1/4 计算的,第 5 行=第 7 行 (2) 合伙企业合伙人 ① 按本期实际计算的,第 5 行=第 6 行=第 3 行×第 4 行 ② 按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 1/12 或 1/4 计算的,第 5 行=第 7 行
核定征收 (1) 除合伙企业合伙人外的其他纳税人 ① 税务机关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 第 5 行=第 1 行×第 8 行 或 =第 2 行÷(1-第 8 行)×第 8 行 ② 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第 5 行=第 9 行 (2) 合伙企业合伙人 ① 税务机关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 第 5 行=第 1 行×第 8 行×第 4 行 或 =第 2 行÷(1-第 8 行)×第 8 行×第 4 行 ② 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第 5 行=第 9 行×第 4 行
6. 第 10 行“按上述内容换算出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 10 行=第 9 行×12 个月(或 4 个季度)
7. 第 11 行“税率”及第 12 行“速算扣除数” :按照税法第三条规定,根据第 10 行计算得出的数额进行查找。
8. 第 13 行“本期预缴税额”: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 13 行=(第 10 行×第 11 行-第 12 行)÷12 个月(或 4 个季度)9. 第 14 行“减免税额”:是指符合税法规定可以减免的税额。10. 第 15 行“本期实际应缴税额” :根据相关栏次计算。 第 15 行=第 13 行-第 14 行11. 如果税务机关采取核定税额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将核定的税额直接填入第 15 行“本期实际应缴税额”栏。

报个税时 工资所属期报错 但是个税金额是一样的 对当期报税有影响吗

注意区分“收入所属期”、“税款所属期”、“收入所得期”三个概念。“收入所属期”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哪个月份的工资,依据是我们劳动付出时间;“税款所属期”指的是纳税义务发生而产生税款的时间,个人所得税是在实发工资时产生纳税义务;“收入所得期”指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拿到实发工资。一般情况下(隔月发放工资):“收入所属期”早于“税款所属期”等于“收入所得期”根据国税总局2011年46号公告,以实际取得工资时间即“收入所得期”来判定是否执行新政策。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当月应纳税款应于次月15日前申报纳税,那么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时间”又将晚于“税款所属期”和“收入所得期”。根据以上条件,9月申报时系统所属期实际判定为8月实际所得的7月工资,故扣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