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2021年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21年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000*(10%-3%)+0=210.00;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12000*(20%-10%)+210=1410.00;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25000*(25%-20%)+1410=2660.00;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5000*(30%-25%)+2660=4410.00;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55000*(35%-30%)+4410=7160.00;超过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80000*(45%-35%)+7160=15160.00。知识拓展
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1-30%)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20%×(1-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20%。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额=每次所得收入×20%。
8.201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9.根据200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非居民个人应纳个人所得税为什么最后要减210?
因为3000以内税率为3%,3000~12000税率为10%,3000x(10%-3%)=210,210为直接适用10%税率的速算扣除数。工资6300个人所得税扣210元合理吗?
如你工资:6300元时:应纳个税所得额=6300-3500=2800;应交个税=2800*10%=280,速算扣除=105,实交个税=280-105=175;你的到手工资:6300-175=6125元。 这样你明白了吧。和你说一下,这个3500元扣减是2011年9月1日开始至今天的政策。所有的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都得执行的。至今天还在执行哦。 望采纳 (该为借答)不合理,如果没有五险一金的话,应该交1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