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个税计算税率表怎么计算(个税累进税率表怎么计算)

时间:2024-04-2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速算扣除数1410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2660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4410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7160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

个税累进税率表怎么计算

法律主观:

级数所得额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1所得额在1000元以下(合1000元)50 2所得额在1000一2000元部分1050 3所得额在20003000元部分15150 4所得额在3000一4000元部分20300 5所得额在4000一5000元部分25500 采用超累税率的税额可依照超累税率的定义计算如计算所得额为2500元的应纳税额。 ①1000元适用税率5: 税额1000元×550元 ②1000~2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0 税额(2000-1000)×10100元 ③2000-3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5,2500元处于本级: 税额(2500-2000)×1575元 应纳税额50元100元75元225元 但依照定义计算的方法过于复杂,特别是征税对象数额越大时,适用税率越多,计算越复杂,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 因此,在实际中,采用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税额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公式中全方法计算时采用的税率即是征税对象全额在超累税率表所处等级的税率。 这种计算方法的出发点,是全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简单。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比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要多一定的数额,这个多征的数是常数,就是速算扣除数。

法律客观: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七条

个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工资税=应纳税所得额×工资税税率

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有: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个人所得税税率标准: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

(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10元;

(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1410元;

(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2660元;

(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4410元;

(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7160元;

(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5160元。

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我国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含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里以工资、薪金为例来介绍个税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在计算之前先看一下《个人所得税所附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举例:现假设某企业管理人员月工资(所得)为13000元,其中每月按工资额的20%交个人负担的“三险一金”(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9%),计算其每月徉交的个人所得税。
    第一步:确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考虑二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法定减除费。〈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二个因素是个人缴付的“三险一金”。〈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按照国家规定,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那么例题中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3000-3500-(13000×20%)=6900
      第二步:计算应交税额。将69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分为适用第一级税率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元、适用第二级税率“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余下的为适用第三级税率应纳税所得额6900-1500-3000=2400。
应纳税额=1500×3%+3000×10%+2400×20%=825
  如果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以上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就要25%,以次类推。
  以上就是个税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原理。
  在实务工作中,为便于加快计算,会引进速算扣除数方法。(可参见〈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6号公告〉所附的税率表(参见图表)。该税率表对每一级税率后面有个速算扣除数。如第三级税率的速算扣除数为555。
  简便计算时:6900×20%-555=825
  结果同分级计算方法一致。

个人收入所得税计算方法

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xx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