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个税计算公式2023(工薪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年)

时间:2024-04-1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缴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税扣除标准2023公式

个税扣除标准2023公式具体如下:
1、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已经调整为5000元,个人所得高于5000元的,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如下: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2、不同的个人所得,计税的税率不一样:
(1)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2)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它所得;
2、工资薪金,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3%至45%)计缴个人所得税。
综上所述,个人所得税是根据职工的收入多少来决定的,税率是不同变化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工薪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年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扣除个税2023标准为: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税率为0%;在5000-8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25%;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0%;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5%;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税率为45%。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根据现行的计税规则,个税分为9个等级,税率分别为:5%,10%,15%,20%,25%,30%,35%,40%,45%,计算方法为: 应缴税=(税前工资-缴税基数)*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上面的计算方法可以推导出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再经过适当变化,即可得到税前工资。 一、根据税前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A1为税前工资) =ROUND(MAX((A1-2000)*0.05*{1,2,3,4,5,6,7,8,9}-25*{0,1,5,15,55,135,255,415,615},0),2) ========================================= 二、根据税前工资计算不含税工资:(A1为税前工资) =ROUND(A1,2)-ROUND(MAX((A1-2000)*0.05*{1,2,3,4,5,6,7,8,9}-25*{0,1,5,15,55,135,255,415,615},0),2) ========================================= 三、根据交税计算税前工资:(A1为个税) =ROUND(MIN((A1+25*{0,1,5,15,55,135,255,415,615})/(0.05*{1,2,3,4,5,6,7,8,9})+2000),2) ========================================= 四、根据税后工资计算税前工资:(A1为税后工资) =ROUND(MAX((A1-2000*{1,2,3,4,5,6,7,8,9}/20-25*{0,1,5,15,55,135,255,415,615})/(1-{1,2,3,4,5,6,7,8,9}/20),A1),2)

个人所得税是怎样计算的

本月收入总额计算公式

    本月收入总额=(本月工资总额+本月其它收入+津贴)-物价补贴-子保费-电话补贴-房租补贴-住房基金-保险金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本月收入总额-个人所得税起征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