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个体户个税怎么算(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就交的所得税是按多少的税率计算的?)

时间:2024-03-2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上述各项直接支出、间接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准予扣除的项目和标准,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本办法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的部分,按35%税率纳税。

个体户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1、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 -成本、费用及损失 -起征点。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的

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法定的义务,是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通知和规定,符合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个人、企业、单位都需要向当地税务局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的?其实,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比较复杂,那么就让律图小编为您作具体解答,内容如下:

一、个体工商户个税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包括:

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及损失包括: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损失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具体如下:

1、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直接材料和发生的商品进价成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差旅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低值易耗品等以及支付给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工资。

2、销售费用是指个体户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销售服务费用以及其他销售费用。

3、管理费用是指个体户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劳动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审计费、土地使用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无法收回的账款(坏账损失)、业务招待费、缴纳的税金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4、财务费用是指个体户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中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5、个体户的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上述各项直接支出、间接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准予扣除的项目和标准,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

综上所诉,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的确比较复杂,没有各种具体收入纳税额的计算公式,还要区分很多种情况,因此,应该严格按照当地税务局的征税办法来征收,并且参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税率表,积极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

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法律依据:《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第五条

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本办法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个体工商户缴纳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1. 个体工商户所需缴纳的所得税为个人所得税。 

2. 计算方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
3. 税率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不超过5000元的5%;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10%

个体工商户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不一样。理论上个体工商户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按5%~35%的5级超额累计税率,可以扣除其成本费用,按剩余的余额计算。实际上,税务机关不会让你按标准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计算,而是采取核定征收的办法,根据你的经营规模、经营地点、经营品种等因素决定你需要缴纳的税。

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就交的所得税是按多少的税率计算的?

个体工商户按照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0的,按5%税率纳税。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不超过10000的部分,按10%税率纳税。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00不超过30000的部分,按20%税率纳税。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不超过50000的部分,按30%税率纳税。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的部分,按35%税率纳税。 比如,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5000元,则应纳税额=5000*5%+5000*10%+20000*20%+20000*30%+5000*35% 其中,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全年收入额减去成本费用损失等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