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1、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成本、费用及损失减起征点;2、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综上所述,个体户应纳税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账款是不是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便账款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
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1、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成本、费用及损失减起征点;
2、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
3、个体工商户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等支出,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个体工商户认为,对于个体工商户业主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个体工商户的业主从个体工商户取得的收入为经营所得,如果取得名义上的工资薪金收入等综合所得,是不能税前扣除的,要并入最终的经营所得一并征收个人所得税;
5、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和个体工商户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标准是一样的,扣除限额都是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
综上所述,个体户应纳税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账款是不是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便账款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如果按公式你不会算的话,把工资直接输入电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就出来了!个人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税 率(%)
速算扣除数(元)
1.不超过500元的 5% 速算扣除数(元)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速算扣除数(元)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速算扣除数(元)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速算扣除数(元)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速算扣除数(元)1375
应税所得额=应税工资、薪金-扣除项目合计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分级计算)
由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可运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计算公式为:(速算扣除数见附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