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2019年个税税率表及个税计算公式(2019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时间:2024-03-2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

2019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2018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在2018年8月31日推出了个人所得税新政策,首先起征点提高到了5000元,另外还增加了专享附加扣除,在2018年10月1日开始执行,对我们上班族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每个月可以少交一点个人所得税了,下面来看看2019年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1、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速算扣除数)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收入-起征点数(5000元)-专享扣除数额

计算结果若低于3000元,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

计算结果在3000-12000元之间,那么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

计算结果在12000-25000元之间,那么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410;

计算结果在25000-35000元之间,那么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2660;

计算结果在35000-55000元之间,那么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4410元;

计算记过在55000-80000元之间,那么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7160元;

计算记过如果超出了80000元,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5160元。

2、个人所得税率表二,综合所得适用

此次是以年为单位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没有超过36000元,对应的税率3%;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6000-144000元之间,对应的税率为10%;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44000-300000元之间的,对应的税率为20%;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0000-420000元之间的,对应的税率为25%;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420000-660000元之间的,对应的税率为30%;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660000-960000元之间的,对应的税率为35%;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960000元以上的,对应的税率为45%。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是分等级的)-速算扣除数

比如一个人工作一个月获得的薪资是12000元,每个月五险一金扣除2000元,那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2000-2000-5000=5000元,对应的税率为10%,减去速算扣除数210元。

个人所得税5000*10%-210=290元,一个月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90元,新政策下来后,个人所得税缴纳减少了很多。

想看关于五险一金的详细解析?关注微信公众号“康波财经”(ID:youqianlab),回复“五险一金”获取。

2019年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正确叫法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或者免征额)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扣除标准

扩展资料: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实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第十一条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第十三条 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税 个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收入-2000)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