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税务计算器(2019个税怎么算?专项扣除怎么算?哪个个税计算器最好用?)

时间:2024-03-1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_月_日起至十ニ月三十_日止。为了刺激这部分需求,应当对个人消费者予以减税。有的独生子女夫妻可能要赡养两对父母。所以应当以家庭为单位征收,这样能减负并促进其生育意愿。预计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个人所得税是哪一年开始的

个人所得税执行时间为2019年1月1日,即由此开始征收。
个人所得税执行时间为2019年1月1日,即由此开始征收。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综上所述,人所得税的执行时间是2019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_月_日起至十ニ月三十_日止。

2019年关于个税改革方案专家解读

专家聚焦个税改革

  “不能只盯工资薪金要统筹考虑”

  “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工资五千块钱可以过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还要养孩子,甚至还要有一个需要赡养的老人,就非常拮据,所以统一减除标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就不是一个方向。”昨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了个税改革的问题。

  ,我国实现个人所得税收入为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第四大税种。针对个税改革的问题,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热烈讨论,舆论积极探讨,观点激烈交锋,就像楼继伟部长说的,“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个事情很复杂”。

  关键词改革呼声

  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要不要个税改革?几乎所有声音都指向尽快改革,而且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指出,2011年,我国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每月2000元上调至3500元,此后的四年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上涨8%以上,个税起征点却一直“岿然不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县五云镇镇长明经华和普遍工薪阶层一样表示“压力山大”,她认为,在公务员工资和企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以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应该随之上调。“实际上物价上涨,各方面生活成本也高了,标准不提高的话,对于我们这种基层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报道明确期待个税改革早日落地,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援引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的建议,未来的综合税制征收还要继续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总体来说,就是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减轻负担,让高收入阶层多纳税,特别是富人要多纳税,通过调节使高低收入之间的基尼系数有所缩小。

  《证券日报》援引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袁利群的观点指出,税收是一个再分配的手段,通过这样的个税改革,员工所得收入有了增加,也有利于消费的拉动。

  关键词综合税制

  以家庭为单位征个税

  “十三五规划”指出,“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舆论也契合这一大方向,即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

  《中国之声》首先“科普”了何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是我国目前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综合税制则考虑了纳税人的家庭负担,将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接着,援引全国政协委员张国俊的说法,“很多发达国家有很多扣除的费用,比如说孩子的教育费用、商业保险、医疗费用可以扣除,甚至你搬家的费用都可以扣除,还有很多扣除项目。咱们国家现在很多都不能扣除,这个不合理”。

  《劳动报》的报道中,全国人大代表樊芸举了一个上海的例子。一位白领年收入为35万元,在上海处于中上水平。但是,妻子因身患癌症,女儿刚刚考上研究生。这位白领每年要交64940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以家庭计算,其全家年收入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2万,每人每月交税690元,一年能节省4万余元。据其了解,在妻子患病后,这位白领每月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治疗,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关键词起征点

  是否可以提到

  每月5000元起征?

  如何个税改革?大部分的声音都指向提高起征点,且大多数都认为每月5000元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全国人大代表翟友财建议,随着房价、物价不断上涨,目前每月3500元个税起征点已经明显偏低,提到每月5000元较合时宜。

  据《信息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华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沙振权,今年两会提案是《减税收削预算确保供给侧改革取得实效》。他认为,供给侧提供了价格适宜的优质商品,就需要需求侧对这些商品进行消化。为了刺激这部分需求,应当对个人消费者予以减税。建议个税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

  关键词“二孩”家庭

  减轻生育

  二孩家庭的负担

  楼继伟部长特意提到了“二孩”家庭,认为这属于个税改革涉及的重点难点。很多舆论声音也认为个税改革,应该倾向于减轻二孩家庭的负担。

  《澎湃新闻》援引了上海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的表述:“如何从可以生二孩,到愿意生二孩,尤其对于年轻双职工家庭、城市白领阶层,至少在涉及社会保险、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其中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首推个人所得税。”

  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摘录了全国人大代表李碧影的观点,她认为如果一对夫妇是没有孩子的,个人所得税可以按照每月3500元起征;如果这对夫妇有一个孩子,是不是就可以从每月5000元起征;而如果生了第二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否可以再提高,从每月7000元起征。

  《羊城晚报》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他认为个税征收不能光看一个人的收入,还要看配偶一方有无工作收入以及他的负担多重——是负担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以及要不要赡养父母。有的独生子女夫妻可能要赡养两对父母。所以应当以家庭为单位征收,这样能减负并促进其生育意愿。

  数说

  个税

  199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

  个人所得税制度

  ,我国实现个人所得税

  收入为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是1994年的16倍

  2011年,修订每月3500元的免征额,五年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的上涨幅度都在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至今累计上涨幅度在10%以上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预计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专家观点

  不是提不提

  扣除标准问题

  而要统筹考虑

  楼继伟部长在发布会上表示,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而如何具体改革,是否要提高起征点,楼继伟部长的回应很明确——“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有舆论对此表示支持。

  《羊城晚报》发表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的署名文章,他认为,上调个税起征点不利税制改革推进,如果今年提到了每月5000元,说不定明年就有人提出要增加到每月7000元。在起征点全国统一的前提下,起征点越高,欠发达地区的省市就越征收不到个税,这些省区就越无法通过个税来实现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甚至对全国的个税收入造成影响。个税是国家调节全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倘若因为起征点的提高而使得政府收不到个税,就不利于税制改革的稳步推行。

   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岳树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其实这个不叫起征点,应该叫扣除标准。而且个税改革,不是提不提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问题,而是要统筹考虑的事情。”

  岳树民认为,很多人觉得提高扣除标准就是照顾低收入者,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他举例说,比如将扣除标准每月提高了1000元,那么需要纳的税低收入者税率3%,每月少交30元,高收入者税率45%,每月少交450元。“所以单纯提高扣除标准,并不能解决收入公平问题,也不能照顾低收入者。如果一个人月收入低于3000元,提高扣除标准跟他也没有关系。低收入者需要靠社会保障来支持、依靠财政转移性支出。”

  岳树民强调,个税改革不能只盯着工资薪金税收,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税、财产租赁所得,都需要全局考虑。 ;

企业如何提高员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的效率?

政策背景:自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全面实施,企业员工可以自主申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附加扣除项。
新政策背景下,为了保障员工利益快速落实、提高大型企业在新个税背景下的管理效率,泛微OA系统用电子流程打通企业HR专员、员工和税局之间的信息渠道,形成集通知、材料提交、个税扣缴于一体的管理平台,帮助企业高效收集员工专项扣除数据、跟进员工申报进度、管控申报风险。
通过OA系统,利用统一的信息门户,将所有申报程序、信息聚集到一个平台。
员工可以学习个税政策、填报个人专项信息、查询办理状态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共享性。
企业可以在个税窗口快速下达申报通知流程、高效收集员工申报材料,不仅降低了中间的沟通成本,还能实现智能申报。
用OA进行一体化的个税专项扣除管理:



(用电子流程为企业理清员工个税专项扣除业务流程)
1、HR专员发起个税抵扣申报通知:一条流程就能代替电话、邮件,把申报通知传送给所有员工,不仅申报条件、所需材料一目了然,OA电子化的流程还能清晰记录每位员工的填报进度,有效避免漏填、漏报,提高执行效率。
2、员工提交申报材料:企业下达的每条申报通知流程,员工都能在待办事项里及时查收,符合要求的员工直接点开流程就能迅速提交个人材料,无需反复沟通细节、打印文件。
1)流程、报表标准化设计
考虑到业务的规范性和企业的数据分析需求,整个申报流程都是严格按照国税局电子模版设计,不仅满足了信息报送需求,还能用电子表单记录员工信息,随时生成数据报表。
2)电子签名安全用
在材料申报的过程中,OA还将电子签名技术灵活的穿插其中,员工材料一提交,就能自动套印电子签名,再也不用二次打印、手动签名,全程电子化简单更安全。
3、信息归档,财务人员快速完成扣除申报:所有员工提交的材料一经审核,就会自动在OA系统存档,信息化电子表格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申报凭证,还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子表格随调随用,只需导入个税扣缴软件,就能轻松完成上报工作。
整个申报工作结束,所有信息都会一一沉淀在系统,通过OA系统报表功能,企业管理层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申报了哪些项目、申报人数有多少、历史申报情况如何等,在提供档案的同时,还为企业提供了天然的信息监控仓,智能追踪、查看快。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五险一金-其他扣除项目。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公式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计算而来。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各项所得减去法定扣除项后的余额。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所得到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征额度,目前为每月5000元。五险一金是指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这些费用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其他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公式中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地区、行业、个人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怎么用计算器算税率?

1、计算器的每个按键功能如下:

ON/AC:按下该键表示上电,或清除所有寄存器中的数值。

M+: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中断数字输入。

M-: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中断数字输入。 

MRC:第一次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第二次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

GT:按下该键,传送GT存储寄存器内容到显示寄存器,按AC键消除GT显示标志。

MU:按下该键完成利率和税率计算。 

OFF:关闭

2、求百分比。

例:120的23%是多少。

注:网络计算器和实物计算器有差异(实物计算器不用按等号)。

3、求比率。

例:18比150的百分率是多少。

注:网络计算器和实物计算器有差异(实物计算器不用按等号)。

4、求增加后的值。

例:350增加6%是多少。

5、求增长百分率。

例:170比125增长百分之几。

6、混合运算。

例:5.45×2+4.7×3=25

第一步

先按5.45×2再按=  显示出10.9后按M+

第二步:

按4.7×3再按=  显示14.1后按M+

第三步

按MR,显示结果25

最新功能最全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哪里有的下载啊?

http:///gerensuodeshuijisuanqi/2011/0630/74.html

2019个税怎么算?专项扣除怎么算?哪个个税计算器最好用?

用过“瑞人云”个税计算器,操作简单,能计算申请了专项扣除后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