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具体应缴税额由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税率范围为3%至45%。其中,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时适用3%的税率,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时适用10%的税率,依次类推。通常情况下,适用较高税率的速算扣除数较大,可以有效减少纳税人的税负。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速算扣除数
法律主观:
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标准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要依据对应的标准来缴纳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怎么算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超额累进税率的纳税特征是将应纳税总额划分为若干类,每类部分按相应的税率征收,所以纳税计算相当复杂。按其适用的最高税率计算应纳税总额,然后减去快速扣除,余额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快速计算扣减是全额累进率下的金额与超额累进率下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二、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免征额公众对“起征点”存在误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着严格的区别: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二者的区别是:假设数字为2000元,你当月工资是2001元,如果是免征额,2000元就免了,只就超出的1元钱缴税,如果是起征点,则是不够2000元的不用交税,超出2000元的全额缴税,即以2001元为基数缴税。三、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税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法律客观:
《关于2018年第四季度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和税率适用问题的通知》第一条 关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减除费用和税率问题对纳税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统一按照5000元/月执行,并按照本通知所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计算应纳税额。对纳税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按照税法修改前规定执行。
工资个税计算方法2023年最新
2023年工资个税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社保个人缴纳部分-5000元起征点。具体应缴税额由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税率范围为3%至45%。自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启动了新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将原有的分类税率方式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最新个税税率表和速算扣除数表,2023年工资个税计算方法具体如下: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社保个人缴纳部分-5000元起征点。2. 税率范围:3%至45%,共7档。其中,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时适用3%的税率,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时适用10%的税率,依次类推。3. 速算扣除数:每一档税率对应的速算扣除数不同。通常情况下,适用较高税率的速算扣除数较大,可以有效减少纳税人的税负。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缴纳社保公积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等符合规定的支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数额,从而降低个人的税负。
如何计算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是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的,因此需要将年终奖金额与上一年度获得的其他综合所得合并计算。具体计算方式为:1)将年终奖金额加入到当年的工资收入中,计算出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2)结合上一年度的其他综合所得,按照综合所得年度总额计算个人所得税。需注意的是,年终奖也可以享受一定的减免政策,如年终奖除以12个月后的金额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2023年工资个税计算方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由工资收入、社保个人缴纳部分和起征点共同决定,具体应缴税额由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同时也有一些减免政策可供选择,合理利用可有效降低个人税负。对于年终奖等其他综合所得,需要注意其计算方式及可享受的税收政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最新个税税率表及计算方法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目前的个税计算方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2. 2011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法(元)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计算公式是: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2000元,则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9000-1000-2000=6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000×20%-375=8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