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告人宣称的事实确实存在,且未损害公序良俗,不构成诽谤罪;如果被告人宣称的事实不存在或者损害了公序良俗,可以构成诽谤罪。对于公共人物,要求被告人的言论或行为具有真实性、良善目的或是合理性,才能不构成诽谤罪。
最高检诽谤罪的解释规定重要内容主要包括:
1. 定义诽谤罪:诽谤罪是指以虚构事实、制造事实、歪曲事实等方法,对他人的名誉、荣誉进行公然侮辱、诽谤的行为。
2.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根据最高检的解释规定,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被告人以虚构事实、制造事实、歪曲事实等方法故意对他人的名誉、荣誉进行公然侮辱、诽谤;其行为严重损害被侮辱、诽谤对象的社会声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3. 对事实真实性和公序良俗标准的界定:最高检的解释规定,在诽谤罪立案、审判中,要对被告人所宣称的事实是否真实、公序良俗标准是否被破坏进行判断。如果被告人宣称的事实确实存在,且未损害公序良俗,不构成诽谤罪;如果被告人宣称的事实不存在或者损害了公序良俗,可以构成诽谤罪。
4. 涉及公共人物的诽谤罪:最高检的解释规定,对公共人物的诽谤行为要以更严格的标准进行判断。对于公共人物,要求被告人的言论或行为具有真实性、良善目的或是合理性,才能不构成诽谤罪。
5. 诽谤罪的惩罚和刑事处罚:最高检的解释规定,诽谤罪可以采取罚款、有期徒刑、拘役等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的诽谤罪提出了不同刑事处罚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内容是根据最高检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的主要规定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