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161条、第167条等相关规定,刑事过失爆炸犯罪的危害后果一般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如导致人员严重伤亡、财产巨额损失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等。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刑事过失爆炸犯罪公安立案标准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判断:
1. 制造、贩卖、运输、储存、使用爆炸物品的行为符合刑法对爆炸犯罪的定义,并且存在过失行为。过失犯罪的标准是:对违法行为的危险性应予以预见或者应知,但是轻视危险性或者承担危险的态度认为不会发生危险而发生危险并造成后果。
2. 爆炸行为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根据《刑法》第161条、第167条等相关规定,刑事过失爆炸犯罪的危害后果一般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如导致人员严重伤亡、财产巨额损失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等。
3. 存在过错行为的主体是爆炸物品的相关责任人员,包括制造、运输、储存、使用爆炸物品等工作人员。
4. 侦查机关基于初步调查认为有可能构成刑事过失爆炸犯罪的依据,并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
总体来说,刑事过失爆炸犯罪公安立案标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的,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概括,具体标准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确定和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