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行为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对于行贿犯罪,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金。总的来说,最高人民法院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司法解释的规定主要包括定义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的构成、行贿犯罪的量刑标准以及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情节等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司法解释规定如下:
1. 定义:非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公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媒体工作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承担具有行政、审判、执法、监督等公共职能的人员。
2. 行贿犯罪的构成:行贿犯罪是指非国家工作人员索贿、受贿行为。索贿行为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直接或者通过其他人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受贿行为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3. 行贿犯罪的量刑标准:根据行贿数额、情节等因素,分为数额巨大、数额较大、数额较小三个档次。数额巨大指数额特别巨大,情节严重;数额较大指数额较大,情节较严重;数额较小指数额较小,情节较轻微。对于行贿犯罪,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金。
4. 从轻处罚情节:根据行贿人自首、积极退赃、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等情节,可以依法从轻处罚。
5. 从重处罚情节:根据行贿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情节恶劣等情节,可以依法从重处罚。
总的来说,最高人民法院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司法解释的规定主要包括定义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的构成、行贿犯罪的量刑标准以及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情节等内容。这些规定旨在依法打击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