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关于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相关解释规定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时间:2023-09-0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明知某种商品存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故意放任或假借其名义售卖该商品的行为。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明知某种商品存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故意放任或假借其名义售卖该商品的行为。根据中国刑法相关规定,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涉及以下主要内容:

1.罪名:放纵知情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可被定性为“放纵制造、销售伪劣商品罪”。

2.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可以是个人或者组织,包括生产者、经销商、销售商等。

3.主观方面: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必须是有而不发,明知某种商品存在质量、安全等方面问题,但故意放任或假借其名义售卖该商品。

4.客观方面:行为主体必须已经实施行为放任制售伪劣商品;或者已经采取某种行为假借其名义制售伪劣商品,或提供销售伪劣商品的场所、仓储设备、运输工具等物质条件。

5.危害后果:因放纵制售伪劣商品造成一般性伤害、严重后果、重大后果的,分别可能受到不同的刑事责任追究。

6.刑罚: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罪的处罚一般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可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值得注意的是,本回答仅为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概括,具体司法解释和法律适用可能存在差异,请以最新的法律法规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