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陈述的内容是真实的或具有客观依据,即使对方感到难堪或不悦,也不构成诽谤罪。私下传播或个别口头陈述不符合诽谤罪界定。被诽谤者的名誉被损害,即受到了社会评价的贬低,遭受了损失或受到了伤害。界定诽谤罪需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或过失。如果陈述的内容具有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他人声誉和正常社会秩序,会被认定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诽谤罪行。
诽谤罪正确界定的几个方面包括以下几点:
1. 不实事实:诽谤罪的基础是对他人的指称或陈述不符合事实真相。如果所陈述的内容是真实的或具有客观依据,即使对方感到难堪或不悦,也不构成诽谤罪。
2. 公开发表:诽谤罪的表现形式是公开发表,即通过媒体、网络、书面文档等方式向公众传播谣言、污蔑等信息。私下传播或个别口头陈述不符合诽谤罪界定。
3. 有损他人名誉:诽谤罪的要件之一是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被诽谤者的名誉被损害,即受到了社会评价的贬低,遭受了损失或受到了伤害。
4. 有故意或过失:诽谤罪分为故意诽谤和过失诽谤。故意诽谤是指明知所陈述的内容不真实但仍故意传播;过失诽谤是指未经核实或疏忽造成对他人名誉不实的陈述。界定诽谤罪需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或过失。
5. 具有社会危害性:由于诽谤罪涉及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因此界定诽谤罪时需考虑行为所引发的社会舆论、公众对被诽谤者的评价等因素。如果陈述的内容具有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他人声誉和正常社会秩序,会被认定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诽谤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