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能够证明被告人明知出售的发票是非法的,并且故意以非法手段进行销售。一般来说,存在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较大、组织经营性非法发票销售活动的案件更容易立案。需要注意的是,立案标准是相对灵活的,具体的情况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判断。比如,涉及到组织性质的非法出售发票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立案标准。如涉及税务从业人员,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危害程度等都可能影响案件的立案情况。
在中国,非法出售发票属于经济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非法出售发票罪是指在税务机关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销售发票的机构的雇员,出纳员等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出售国家税务机关规定必须销售的发票或者非法出售国家税务机关规定不得销售的发票,扰乱国家税收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立案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指是否有人以非法手段出售发票,扰乱税收秩序。只有发现有人非法出售发票,才能进行立案调查。
2. 是否具备一定经济性质:非法出售发票大多牵涉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一般来说,涉案金额较大或者参与人数较多的非法销售发票案件更容易立案。
3. 是否存在故意行为:立案标准往往要求证明被告人故意非法出售发票,而不是因为疏忽或者错误导致的违法行为。 需要能够证明被告人明知出售的发票是非法的,并且故意以非法手段进行销售。
4. 是否属于严重情节:立案标准中通常还会对案件的严重性进行评估,例如涉及的金额是否巨大、所涉及的发票种类是否多样化、参与人数是否众多等。一般来说,存在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较大、组织经营性非法发票销售活动的案件更容易立案。
需要注意的是,立案标准是相对灵活的,具体的情况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判断。比如,涉及到组织性质的非法出售发票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立案标准。如涉及税务从业人员,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危害程度等都可能影响案件的立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