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政策

单位行贿行为构成犯罪的判处

时间:2023-08-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8 栏目名: 最新政策 文档下载

根据我国刑法第164条的规定,单位行贿犯罪的刑事责任一般处罚较重。对于单位行贿犯罪的判处,按照刑法的规定可以判处以下刑罚:罚金、没收财产、追缴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具体判处的刑罚,需要综合考虑犯罪主体的情节、性质、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决定。同时,对于单位行贿犯罪,司法机关还可以依法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即对单位进行罚款等相应刑罚。

单位行贿指的是以单位为主体进行的行贿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单位行贿行为构成犯罪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

1. 主体要素:单位行贿的主体是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实施行为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组织单位。单位行贿犯罪中,如果是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管人员等单位高层人员实施行贿行为,一般会认定主体成立。

2. 客体要素:单位行贿的客体是公务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组织工作人员、专职代表、律师、教师、卫生医疗人员等。对于单位行贿犯罪的构成,一般需要客体是公职人员或者其他特定职业的人员。

根据我国刑法第164条的规定,单位行贿犯罪的刑事责任一般处罚较重。对于单位行贿犯罪的判处,按照刑法的规定可以判处以下刑罚:罚金、没收财产、追缴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具体判处的刑罚,需要综合考虑犯罪主体的情节、性质、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决定。

需要说明的是,判决单位行贿犯罪的刑罚时,还应考虑单位是否采取积极主动的反贿赂措施、是否具备主动退赃、自愿认罪、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对其犯罪的话,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单位行贿犯罪,司法机关还可以依法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即对单位进行罚款等相应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