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量刑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认定的受托财产数额分别规定。同时,在具体案件中,司法机关还将依据相关证据和事实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两高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托财产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具体规定如下:
1. 受托人刑事责任的认定:受托人在履行过程中,保管、使用、处置或担保受托财产时违法侵占、挪用、截留或损害受托财产,且主观具有犯罪目的,构成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受托财产数量的认定:对于损害受托财产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应当参考一定的量刑标准进行认定。具体的量刑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认定的受托财产数额分别规定。
3. 挪用受托财产的认定:受托人违反托管合同、协议、规定,将受托财产挪用于自用或用于他人,且未经授权,构成挪用受托财产犯罪。
4. 侵占、截留受托财产的认定:受托人违反托管合同、协议、规定,占有受托财产或截留属于受托财产的款项、物品,超过法定期限未归还,构成侵占、截留受托财产犯罪。
5. 损害受托财产罪的认定:受托人在履行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而导致受托财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构成损害受托财产犯罪。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是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关条款总结得出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参考修订后的《司法解释》原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具体案件中,司法机关还将依据相关证据和事实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两高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