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证据确实存在伪造嫌疑,法院可以要求相关机关对伪造行为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证据。即使对方一方坚持使用伪造证据,法院也不会采纳。总之,行政诉讼中的伪造证据是严重违法行为,一旦发现,法院会采取相应措施,排除伪造证据,并追究伪造者的法律责任。
行政诉讼中如果涉及伪造证据的行为,一般会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1. 鉴定证据真伪: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自行决定,对涉嫌伪造的证据进行鉴定。鉴定由专门的鉴定机构或者专家进行,他们会通过科学和专业的手段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
2. 调查取证:法院会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工作,包括采集各方相关证据材料、询问当事人和证人等。如果发现证据确实存在伪造嫌疑,法院可以要求相关机关对伪造行为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证据。
3. 排除伪造证据:一旦证据被鉴定为伪造,法院会在庭审阶段排除这些伪造证据,不予采纳。即使对方一方坚持使用伪造证据,法院也不会采纳。
4. 法律责任追究:涉嫌伪造证据的当事人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80 条规定,伪造证据属于伪证罪,如果构成犯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 50 条规定,对于恶意提供虚假证据、证人等行为,法院可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之,行政诉讼中的伪造证据是严重违法行为,一旦发现,法院会采取相应措施,排除伪造证据,并追究伪造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