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达到国家规定的诈骗数额标准才构成犯罪。较大数额或巨额诈骗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和数额大小,可能受到罚金、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并可能面临剥夺政治权利。
最高法关于贷款诈骗案件的司法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
1. 关于诈骗对象的规定:解释明确了诈骗对象可以是金融机构、个人或单位,包括银行、小贷公司、投资公司等。此外,还规定了诈骗的方式,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伪造文件等。
2. 关于诈骗数额的规定:解释规定了不同数额的贷款诈骗的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达到国家规定的诈骗数额标准才构成犯罪。较大数额或巨额诈骗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3. 关于重复犯罪的规定:解释规定了连续或多次贷款诈骗的认定标准。如果一个人在犯罪时曾因贷款诈骗被判处刑罚,并且在刑罚执行期间再次从事诈骗活动,将被认定为重复犯罪,并可能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4. 关于犯罪情节的规定:解释列举了一系列可能影响刑罚决定的犯罪情节,包括犯罪手段、犯罪目的、犯罪组织、赃物处置等。同时,也规定了对认罪态度、立功表现、追赃挽损等情况的考虑。
5. 关于刑罚的规定:解释对贷款诈骗犯罪的定罪量刑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和数额大小,可能受到罚金、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并可能面临剥夺政治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最高法关于贷款诈骗案件的司法解释的一些主要规定,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做出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