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税务问答

非居民个税申报攻略了解应纳税所得及计税方法

时间:2023-09-2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 栏目名: 税务问答 文档下载

分类所得计算方法适用于只有一项所得的非居民个人,其应纳税所得额是该项所得减除费用、损失后的余额。其中,基本生活费用按月减除费用标准计算,实际发生的专项附加扣除需在法定期限内提供相关证明。个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从3%到45%不等。纸质申报则需要将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文件寄送至税务机关。申报期限一般为年度结束后的3个月内。

非居民个税申报是指非居民个人按规定申报其在中国境内所得,并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股息红利、财产租赁所得等。下面是非居民个税申报的攻略:

1. 应纳税所得的确定:非居民个人的应纳税所得以所得类型为基础确定。不同类型的所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税率。个人所得税法对不同类型的所得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2. 计税方法的选择:非居民个人可以选择综合所得计税方法或按所得类型单独计算的分类所得计算方法。综合所得计税方法适用于同时有多项所得的非居民个人,其应纳税所得额为各项所得总额减除费用、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分类所得计算方法适用于只有一项所得的非居民个人,其应纳税所得额是该项所得减除费用、损失后的余额。

3. 扣除费用的确定:非居民个人的应纳税所得减除费用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实际发生的专项附加扣除、税前扣除项目等。其中,基本生活费用按月减除费用标准计算,实际发生的专项附加扣除需在法定期限内提供相关证明。

4. 所得税的计算:非居民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不同类型的所得采用相应的税率进行计算。个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从3%到45%不等。

5. 申报方式和期限:非居民个人可以选择在线申报或纸质申报。在线申报需要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进行申报,并上传相关证明文件。纸质申报则需要将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文件寄送至税务机关。申报期限一般为年度结束后的3个月内。

以上是非居民个税申报的攻略,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参考不同的规定进行申报。